工程地质

山东省地热资源特征

 
  地热资源是一种多用途的“清洁型”能源,它综合有热源、水源和矿产资源等为一体,已经越来越被各地政府和广大商家所重视,其勘查开发的规模与日俱增。山东省是个地热资源大省,截止2005年底,全省已有七十二处地热田(点)被查明,分布在除莱芜、济宁、枣庄、日照之外的全省十三个地市之中,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发挥着作用。山东地热资源分布特征从成因类型来看,山东省没有大于150℃的高温现代火山型和岩浆型地热资源,只有中低温的断裂型和断陷、拗陷盆地地热资源,受区域地质构造的控制,不同区域地质环境所形成的地热资源类型也不相同。根据构造运动的强烈程度和时期,结合温泉和热水孔的温度出露条件、分布状况等,将全省分为4个不同类型的地热区。
 
  1.1鲁东地热区该区分布在二级构造单元胶辽台隆的山东部分,西至沂沭断裂带的东沿———昌邑~大店断裂,包括威海烟台青岛市全境和潍坊、日照的部分地区,是全省地热异常显示最好的地区,共有14处温泉出露。本区地层古老、构造活动活跃,从太古界~元古界为一套巨厚的碎屑岩——碳酸岩建造,后经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形成了胶东群地层,元古代后本区以上升运动为主,至中、新生代受构造活动影响,有大量的酸性岩浆侵入和基性岩浆喷出,因此,可以说新构造运动及大规模花岗岩侵入体中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生的热量都是形成本区地热的主要原因。本区的热储受断裂控制多为沿构造发育的带脉状,热储层主要为火成岩及变质岩,厚度在50~280m之间,水温较高,一般为65~90℃,矿化度较低,多在0.5~2.5g/l之间,分布面积一般小于1km2。
  1.2沂沭断裂带地热区沂沭断裂带,包括潍坊、临沂、日照的部分地区,为山东省地震多发区,新构造活动强烈,区内4条主干断裂和其他小断裂又把区内分成若干地堑和地垒。本区也是裂隙型为主,面积不大,埋深一般小于200m,水温60℃左右,矿化度3g/l左右,从以往温度和新近打出的地热井来看,热储层有燕山期花岗岩侵入的围岩蚀变带、新生代喷发的安山岩及石英砂岩中,说明沂沭断裂带是一条多种成因类型的地热带
 
  1.3鲁西地热区由鲁中南山区和山前平原区组成,包括莱芜、济宁、枣庄、淄博全境和潍坊济南、菏泽的大部及聊城德州局部,由三级构造单元鲁西断隆中的鲁西断块隆起组成,西、北分别至聊考断裂和齐广断裂,东至沂沭断裂带的西沿鄌郚葛沟断裂。热田成因和分布主要受活动性的断裂构造控制表现为局部深循环为主的地热类型,热储层主要为寒武——奥陶的碳酸盐岩层,多为带脉状分布。在鲁西南及鲁北地区,由于存在四级断陷单元,加之山前坡地的分布,出现了较厚的新生代松散层,因其保温性能较好,之下也存在的一些层状大面积分布的低温热水资源,埋深在200~1600m之间,水温一般在40~80℃之间,矿化度为0.4~3.5g/l。
 
  1.4鲁北地热区本区位于三级构造单元华北断坳的山东部分,地貌上为广阔的平原。包括东营滨州全部及聊城德州大部。本区地热资源丰富,资源量占全省63%以上。分布着巨厚的低热导率盖层,新生代碎屑沉积物不断压密产生重力压缩热,石油中的化学应热也为深部提供一定的热源。本区地下热储层多为层状大面积,分布的新生界孔隙热储,在潜山分布区也存在有层状热储层之下的碳酸盐岩溶裂隙热储,垂向上表现为多层热储结构。埋深在1000~2000m,矿化度较高,在5~20g/l之间,水温受构造和深度的控制,在40~11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