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地方政策

重庆:“十四五”推广地热+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技术 培育可再生能源集中利用示范项目

地大热能地热+多能互补新闻网讯: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近日发布《重庆市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重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14%。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约束性指标),绿色建筑二星级以上面积达到3350万平方米(约束性指标),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达到2000万平方米(预期性指标)。

 

众所周知,重庆资源禀赋较差,贫煤、少水、有气、无油,属一次能源匮乏地区,自有能源资源开发潜力不大,可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非常有限,持续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空间很小。

 

因而,当地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规划》提出,推动广阳湾智创生态城、悦来生态城、龙兴协同创新区等基础条件较为成熟的区域,以能源、产业、建筑、交通和生态建设等多领域技术措施集成应用和管理创新,率先打造近零碳示范区。实施数字基础设施绿色低碳改造,推广高效制冷、先进通风、余热利用、智能用能控制等低碳技术,推动能源互联网创新。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结构,鼓励采用直流供电、分布式储能光伏+储能等模式,探索多样化能源供应途径。

 

根据《规划》,到2025年,碳强度持续下降,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绿色产业体系、清洁能源结构低碳消费模式基本形成,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农林业等重点领域节能减碳取得明显成效,碳中和技术创新和产业孵化体系初步构建。

 

严控建筑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是重庆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中的最大亮点之一。《规划》提出,采取“隔热、通风、采光、遮阳、除湿”技术路线,扩大绿色建筑标准执行范围,打造一批高星级标志性绿色建筑。以重庆东部生态城建设为契机,推动绿色建筑从单体逐步扩展到城市街区、城区、城市等区域单元。到“十四五”时期末,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70%以上,星级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增绿色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到2025年,绿色低碳示范区内实现新建绿色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00%。

 

与此同时,推广江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燃气分布式能源互补等技术培育可再生能源集中利用示范项目,形成稳定可靠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运营模式。2025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新增300万平方米。大力推进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强化公共建筑绿色运行管理,提升公共建筑能效。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进一步提升人居舒适度。到2025年,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面积新增500万平方米。

 

在开展绿色能源技术和装备研发方面,《规划》明确,出台储能产品与技术标准,开展储能试点示范。加大纯生物质和生物质-煤混合燃烧高效发电新型微风高效风能转换、太阳能高效光热转换、低品位地热提升技术和装备研发力度。推动多能智慧能源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和示范应用。开展工程建设领域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应用示范,太阳能跨季节蓄热供暖技术。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工程,提升建筑物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

 

《规划》特别强调,力争“十四五”时期能源消费增量中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50%以上。力争全市新增新能源装机200万千瓦以上,全市新能源装机达到350万千瓦以上。加快铜锣峡、黄草峡等地下储气库建设。建成綦江蟠龙抽蓄项目,开工丰都栗子湾抽蓄项目。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重庆煤炭消费占比已从2015年的49.1%降低至2020年的45.8%,风电地热清洁能源比重逐步提高。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提高到57.2%,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累计下降11.8%。